历史的“时光机”--琥珀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1-11-05 16:20:57    文字:【】【】【
摘要:人类使用琥珀有着悠久的历史,在这漫长的历史中,逐渐认识喜爱琥珀,形成琥珀文化。

在德国汉堡附近,就发现有公元前10000年左右旧石器时代的琥珀文物。在北欧、波罗的海沿岸的国家丹麦、波兰、拉脱维亚、立陶宛等国都发现有新石器时代各种琥珀饰品。这些地区是全世界最先发现琥珀,制作琥珀饰品的国家。琥珀作为美丽的饰品、奢侈品在上流社会、贵族妇女中非常流行,被用作皇室宫廷中的装饰物。据王雅玫《琥珀宝石学》,古代的欧洲贸易发达,有水路和陆路两条贸易路线,琥珀商品在其中成为重要的商品,它的价值被广泛认可,甚至可能在青铜器时代,在波罗的海沿岸国家的贸易中,琥珀扮演着一般等价物存在,也就是货币功能。在古代的欧洲,琥珀作为美丽的饰品,与宗教有关的物品,以及贵族的日常生活用品繁多,现在在各国的博物馆中随处可见。琥珀产自波罗的海的海边,海水冲刷沿岸使琥珀漂浮于近岸海面上,或留在海滨沙滩中,人们容易捡拾得到,现在这些地方有时还能见到五颜六色漂亮的琥珀。琥珀容易被发现,它色泽艳丽,硬度低,古人容易加工制作各种饰品,这是它很早就被作为宝石饰品的原因。

琥珀与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教更有不解之缘。主要作为圣像、圣殿的装饰物,随身佩带的物品,宗教活动的用品。在欧洲一些教堂中,可见琥珀与黄金装饰的圣像。著名的收藏大家露赐杨收藏的圣柜声名远播。圣柜耗费七吨琥珀,历时20年制成,上面描绘着圣经故事。琥珀的黄金颜色,是一种温暖富贵的颜色,是人们喜欢作为装饰物的原因。伊斯兰教的穆斯林手持用蜜蜡做成的念珠赞颂真主安拉,通过念珠诵经,与真主心灵沟通。33颗念珠,转3圈刚好99次,用来念诵真主的99个美名。佛教起源于古印度,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后与中国的文化结合形成中国的佛教。佛教的“戒、定、慧”包含了佛教教义的精髓。“定”就是排除杂念,清心静心修持,达到“老僧入定”的状态。“慧”就是悟道,找到本性的觉悟。在中国佛教的发展史中形成了以悟道、静修的禅宗。禅宗成为中国的本土佛教。佛教徒的和尚、信众,崇佛礼佛的人,他们的修行要诵念佛经,静心悟道。这时琥珀捻珠就是默念、安神定心去除烦恼的物品,参禅悟道的借助品,被称为佛珠,通常108粒,代表求证百八三昧,断除108种烦恼。琥珀佛珠串重量轻,适合佩带于颈项,也可盘捻于手上,配合着口里念着佛经。

西藏的藏传佛教是佛教的一宗派,以寺庙为教徒朝拜修行等各种活动的中心。寺庙中有大量琥珀制作的法器,在装饰上也用琥珀。藏传佛教在西藏影响广泛,有广大的信众,把琥珀制作的法器、各种装饰物佩戴于身上,表达他们虔诚的信佛之心,祈望佛祖保佑。也相信这些佛教的饰物具有通灵的神力,为他们趋吉避凶,带来福气。西藏的喇嘛活佛佩戴琥珀珠链手链等各种饰物已成为常见的形象,珠链在喇嘛手上经年的盘玩,已成为暗红色,发着浑浊的油质哑光,人们称为蜜蜡。人们对活佛的崇拜也对他们身上的蜜蜡充满敬畏,相信经活佛的念经,这些蜜蜡珠链也带着佛性,能为人们祈福辟邪,有护身符的作用。不少人追捧这些老蜜蜡,通过拍卖会等各种渠道购买、收藏喇嘛留下来的老蜜蜡。

 


佛教的般若经上有七宝:金、银、琉璃、珊瑚、琥珀、砗磲、玛瑙,琥珀是七宝之一。被佛经上列为宝物,在信众心目中的份量自然不一样。

 


琥珀与皇室的关系最为知名的就是俄罗斯圣彼得堡叶卡捷琳娜皇宫的琥珀屋,这个全部由琥珀打造的屋子联系着两个著名的皇帝和两国的外交史。1713年,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为追求奢华,在柏林郊外的波茨坦王宫建造了琥珀屋。到了腓特•威廉一世当国王时,面临北方军事强国瑞典的威胁,决定与俄国结成军事同盟。1716年,为向俄国皇帝彼得一世示好,他把琥珀宫送给了来访的彼得一世。琥珀屋被运到俄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1941年德军入侵苏联(俄国),叶卡捷琳娜皇宫的珍宝被抢劫一空,琥珀屋也被德军抢后带回德国的哥尼斯堡,并在那里的美术馆展出,几天后,琥珀屋被打包准备运往柏林。后来苏联攻入柏林,寻找不到琥珀屋,琥珀屋也就此失踪。普鲁士皇帝用琥珀打造成屋子,是视琥珀为珍贵的珠宝,艳丽的色泽,以营造屋子的奢华美丽,豪华程度举世无双。金黄色的琥珀使屋子金碧辉煌,给人以温暖的感觉,琥珀的芬芳更是有益于人的健康。这与我国汉代的皇帝为皇后所建的“椒房”出发点相似,以辣椒和泥涂壁,使屋子温暖、芳香。

 

 

琥珀散发的芬芳有益于人的健康,这为古书籍所记载,并为现代科学所证实。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琥珀可以宁心神,安五脏,明心绪,定神魄。唐代的医学家孙思邈就曾在行医中用琥珀粉让人“起死回生”。唐德宗曾敲碎名贵的琥珀剑匣为战士治疗刀剑创伤。汉成帝皇后赵飞燕就曾用琥珀做枕头,琥珀的松香气味有助于安眠。至今琥珀作枕头的做法还被流传了下来。现代科学证实,琥珀中所含琥珀酸能改善身体能量和电解质平衡。萜烯类挥发出的芳香具有镇定安神、缓解疼痛、活血化瘀,陶冶心绪的功效。琥珀的药物疗效功能使琥珀宝石放射出异彩,傲立于宝石之林。这也是人们钟爱琥珀的原因之一。

 

 

中国使用、认识琥珀宝石较欧洲晚。虽然在三千多年前的文化遗址四川三星堆中出土有蝉纹琥珀吊坠,在汉代以前也有零星琥珀饰品出土,以珠饰居多,但直至汉代才有对琥珀的文字记载。古人对琥珀的命名反映出当时人们对琥珀的认识。汉代人称为“虎魄”,有种说法,汉代人认为琥珀是虎死后的目精魂沉入地下化成的,故写作“虎魄”。直至宋代,黄休复在其《茅亭客话》一书中,记载着老虎的魂魄入地化作琥珀的传说。实际上,从中国对其他玉石宝石的称谓习惯容易理解古人为什么称为“虎魄”。人们习惯于从宝玉石外观颜色花纹特征称呼这种宝玉石,名字描述了这些特征。例如,新疆和田产的软玉,因其为白色,所以也称白玉,蓝色的刚玉称蓝宝石,红色的刚玉称红宝石,甚至于红色尖晶石,被称为“大红宝石”,仅加一“大”字(表达正红色)区别于红色刚玉。紫红色的石榴子石被称为紫牙乌(子牙乌),如孔雀羽毛的孔雀石……。老虎皮毛呈黄色,斑驳的花纹与琥珀的外观颜色花纹类似,这可能是古人取为“虎”的来源。琥珀由松树的松香埋于地下石化而成,使人们认识到树木结出松香,化而成为美丽的宝石,是树之精,树木灵魂的体现,是精气所结,是树木的魂魄,因而取名为“魄”。如此称这种松香转化而来的如老虎皮毛色的美丽宝石为“虎魄”,可能更符合汉代人对琥珀的认识与命名。后来,人们逐渐用“琥珀”的命名替代“虎魄”。明代医学家李时珍说:“虎死则精魂入地化为石,此物状似之,故谓之虎魄,俗文从玉,以其类玉也。”可见到了明代,俗文(社会老百姓,或行业市场的称谓)已写为“琥珀”,说明当时人们已认为“虎魄”也是一种可雕刻的玉石。

王雅玫在《琥珀宝石学》中说,“雪是雨的精魂,新蕾是落叶的重生”。琥珀,这种中国古代认为的“虎之精魂”也就精神的载体,是灵魂的表现形式。古人在观察蝉的生命时,认为蝉是高洁的,“饮霜露为生”,“脱于污秽,以浮游尘埃之外”。蝉具有脱壳变化,入冬消失之后,第二年夏天又出现于树木之上,被人们赋予脱胎换骨,复活重生的文化寓意。琥珀既是树木所化的“精魄”,也可以说是一种魂魄的形式,象征着复活和永生。琥珀在古代被雕刻成蝉、辟邪兽等,作为王公贵族的陪葬品,护佑死者的灵魂,寓意生命的重生,精神的不朽。


琥珀传入中国之后,被作为美丽的玉石,雕刻成各种艺术品和装饰品,这在出土及留传的文物中可见。清代的服饰还有琥珀朝珠代表身份地位,以及合卺杯,鼻烟壶、瓶、文房用具,家居陈设工艺品。


 

琥珀中包裹的各种动植物,更是琥珀形成时环境的记录者,被称为“时光胶囊”,地球历史的“时光机”,使人们好奇与敬畏。


琥珀悠久的历史,人们在使用琥珀的过程中,逐渐认识琥珀,理解琥珀,钟爱琥珀,积淀而形成琥珀文化。这一文化影响人们对琥珀的认识,左右着人们的消费行为。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15-    重庆巴南区麒灵石玉石经营部   访问统计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